石英是玻璃的首要原料,台灣西部很多處所取較純的石英砂或自地層中取較純的石英砂岩作為原料;東部海邊則常可看到很多人撿拾白色的石英卵石做為製造玻璃的原料,這些卵石多半來自於變質岩中的石英脈.純淨無狹雌的石英也能夠用作計時震盪器,如手錶內的震盪器,早期取自自然石英,目下當今多以人工合成的體式格局,不但可以節制品質,也能夠量產下降成本。
這邊有一篇關於石英不錯的告訴 不外它是不給複製的
常見的石英多為塊狀體,具傑出且透明之結晶外形者稱為水晶。還有一種高壓情況下構成的石英,凡是在地下深處或天體撞擊下可發現這種高溫石英。石英的化學成份為二氧化矽SiO2,屬六方晶系,硬度為7,比重為2.66,折射率為1.54至1.55,具玻璃光澤。另有一種石英在較高的溫度下結晶構成,稱為高溫石英,外形為對秤的六腳尖柱狀。
石英最常見的結晶類型是六角不對稱尖柱狀的低溫石英,這是在地表溫度規模所構成的石英。
把網址給你...
紫龍
大大好参考
圖在這邊...
有六角柱形結晶面的,才可稱為「水晶」,不然,便叫做「石英」。 這就是水晶和石英,在類別上的辨別。
這些水晶結晶體的最外層常是置祕不起眼的一個層圈,這是極為藐小的石英堆積層,稱為玉髓。有時因結晶成一圈圈層圈狀,填滿全部孔洞,每一個層圈可能因含分歧雜質或因結晶顆粒巨細不等,形成分歧色彩藐小緻密的石英層圈,稱為瑪瑙。有時候在商鋪中可看到晶洞內長著大巨細小的六方柱狀石英晶體,最常見的為紫水晶的晶洞。厥後才在玉髓層皮相項內側的孔洞空處結晶出較純淨且結晶顆粒較大的六腳柱狀石英晶體。
晶洞的行程是本來存在岩石中的孔洞,再地下水面以下經長時間水中的礦物資經化學沉澱附在孔洞的內表層,平日城市先結晶出細小的結晶層圈,這個部分稱為玉髓。晶洞內部常為二氧化矽或碳酸鹽充填,當受侵蝕時,若這些充填物較原岩四周堅固,那麼在四周岩石被風化腐蝕掉後晶洞便會被留存下來。
資料濫觞:
墾丁是可以找到石英的
由於晶體具舛誤稱性構造(晶體佈列體式格局使然),石英在受壓時會造成晶體兩頭電壓不等而具電位差,撞擊便可產生刹時高壓,產生的電壓晶放電便可產生火花,是以可藉以焚燒。為何初期人類用燧石相互敲擊點火?為何你可以用白色的石英卵石互相撞擊焚燒,而其他的卵石卻不可呢?其實燧石就是藐小時英鸠合而成的,石英互擊可以產生火花,這是哄騙石英具強烈的壓電特性。
石英是花崗岩的首要成分,因具有較高的硬度,並且性質不亂,所以可以在風化腐蝕的過程當中保存下來,是以也是砂岩的首要成分,稀奇是石英砂岩中,石英的含量更高。
本文引用自: https://tw.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080613000015KK10264